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筹备方案(2)
来源: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编辑:admin 日期:2014-06-25 点击:

  三、专委会属性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是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下属的专业学术团体,是由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养生康复、医药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省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专业委员会将联系和团结全省中医药界力量,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普及力度,加强中医药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努力打造云南省中医药文化新媒体传播教育基地,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营造“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也必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纽带,为推动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和信息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四、专委会组建方案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常务副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不超过8人,其人选由各中医药相关单位及媒体单位推荐或自荐,经专会会全体成员选举产生;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3-8人,常务委员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五、坚持的原则

  (1)面向大众、服务应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应用促发展,按照经济实用、持续稳定的需求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使其获得更加便捷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发挥文化对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筹资、合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注重实效,共同推进中医药传媒发展。

  (4)资源共享,保障安全:整合资源,注重横向发展,实现跨机构、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六、专委会的主要任务

  (一)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医药的各项方针政策及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交流推广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思想;发挥专委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讨研究解决当前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工作面临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

  (二)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新闻宣传、中医药网络平台建设等培训班与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考察活动,加强各机构之间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沟通交流。探索和研究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积极探索构建统一高效的省市县三级中医药信息传播平台,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重点建设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名词数据库、方剂方药数据库、中药图谱数据库、经络腧穴数据库)、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平台(云南中医专家查询数据库、特色专科建设数据库、中医药适宜技术资源共享数据库)、云南中医药新闻网、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等,求真务实打造一批服务全省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实用信息平台。

  (四)定期收集各单位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定期对全省各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同时承担有关文化科普宣传任务。指导和帮助各地建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队伍,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知识普及的科学性。

  (五)密切联系各方媒体、网站,积极寻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挖掘宣传报道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认知度。策划组织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医药宣传文化活动,筛选我省中医药行业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先进单位,人物事迹进行重点宣传推广,并积极向各媒体、网站推荐报送。

  (六)为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活动策划和相关产品创意提供指导,研究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在古籍、文献、典故、名人传说、民间故事中提炼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结合现代社会大众养生保健的新需求,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一系列科学、权威、准确又贴近群众生活的中医药科普作品。

主办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120号 联系电话:0871-63613387 电子邮箱:ynszyyxh@qq.com 邮政编码:650000
运营维护:国医在线网络运营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云南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272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