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本,疗效是关键(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张小贝 日期:2013-11-22 点击:

  八方寻宝,综合应用,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几十道工序精心熬制滋补圣品、家传神奇刺熨疗法治疗肩颈痛、放出身体的坏血治疗失眠抑郁……这是广东省中医院第三届“杏林寻宝”活动现场的情景。该活动举办3年来,医院收到100多份中医特色疗法的资料“献宝”,共有36个特色疗法在台上亮相,其中有不少都位列国家“非遗”保护名录,不少中医“绝活”经过医院多次临床试验后,已在院内广泛使用。

  谈起初衷,吕玉波说,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提高疗效除跟师学习外,还得博采众长,尤其很多民间的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单验方等,简单易用,而且疗效很好。“我们就对其进行搜集、筛选、验证,在临床推广使用。”像平衡针、小针刀等中医疗法已在医院应用了多年,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费用低廉。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在治疗方法上同样应该从全局考虑,多法并用,提高疗效。

  “很多中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特色中医疗法手段不够多,有的只会用针或只会用药,我们医院则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熟悉10种中医技能,并在临床掌握应用1~2项适宜技术。”医院党委副书记胡延滨介绍。

  该院副院长张忠德认为,治疗手段单一,疗效必然大打折扣。只有熟练准确掌握多种特色中医疗法,内外并用,针药并用,才能保证疗效,保持自信。“像平衡针、火针、雷火灸、砭石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在我们医院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医生不仅要会针会药,还得会健康操、健康预防等知识。”

  骨科在广东省中医院资历深厚,解放初期中医骨科十大名医之一的何竹林就在这里工作。如今的骨伤科不仅做手法,还综合了腹针、平衡针、灸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内外兼治。

  一位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现代医学诊断为韧带松弛、椎间盘老化引起的腰腿神经疼,需要开刀。住院期间运用手法、灸法、中药内服、泡脚熏蒸、练习针对性的保健操等中医特色综合疗法后,出院复查时患者腰椎滑脱已从0.74cm变成了0.3cm。

  “特色牵引+中药+手法基本上就能使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解除,如果病情严重,再附以针灸、消炎等中医综合疗法,疏通经络,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方法,可最大限度避免减少手术这种创伤性治疗开刀,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大骨科主任林定坤颇为自信。

  有了众多方法可用,临床怎样才能让患者得到最优的诊疗服务呢?

  为了找到中医药应对疾病的最佳切入点,形成最优诊疗方案。2000年医院率先开始了临床路径的探索,首先在科室内开展起中医治疗疾病的文献调研,回顾分析过去5年的所有病例,整理总结了院内老专家的经验与技术,邀请全国的高水平专家、院士、国医大师等来院对每个诊疗方案(汤药)进行现场论证,明确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的全程优势或环节优势,逐一形成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明显。

  “10年来,医院现已形成200多个临床路径。”医教处处长杨荣源介绍,由于临床路径规定了中医药的切入点、切入标准和采用手段,杜绝了过去人为因素导致不用中医药或使用中医药不当的问题。

  每位临床医师的诊疗思维、诊疗认知都得到一次较为彻底的“优化”,年轻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很快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临床效率和效果大幅提高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降低。例如,慢性心衰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按照临床路径给患者应用化痰补气中药,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慢性心衰合并血压偏低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应用温阳补气药,能够不用或少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等。目前该院中医参与率100%,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扬中医优势,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融汇中西追求完美医学

  1997年,时任中山大学二附院大内科副主任的张敏州被请到广东省中医院会诊。“当时医院的设备也就一家县级人民医院的水平,尽管设备简陋,但还是顺利完成了省中医院历史上的第一例心脏手术。”张敏州至今都记忆犹新。

  通过这次手术,吕玉波深深感到作为一家现代中医院,不仅中医药特色优势要突出,西医水平也必须跟上。于是他向张敏州发出诚挚邀请,并为此花巨资购进一台最先进的心脏介入设备。张敏州于是跳槽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并建立了该院第一个也是全国中医医院的第一个重症监护室(ICU),开展心脏介入、心脏外科手术和脑血管介入治疗。

  进了中医院的门,不能只会西医。在吕玉波的引荐下,张敏州拜邓铁涛为师,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而正是有中医药的配合,张敏州在2008年给一位104岁的急性心梗老人成功植入心脏支架,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年龄最大的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老人目前109岁,健康状况良好。“有些西医大夫认为中医不够科学,其实是他们还没有深入到中医实际中去,了解不全面而已。”

  “中医、西医都为治病救人。如果能够把中西医优势汇聚,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岂不更好。”吕玉波说。

  从开始引进现代技术,广东省中医院每一次都严格论证,既不能失掉中医药原有的特色优势,还要吸取现代医学科技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主办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120号 联系电话:0871-63613387 电子邮箱:ynszyyxh@qq.com 邮政编码:650000
运营维护:国医在线网络运营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云南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2726号-1